|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深度分析四: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已成网络过度使用高危人群

发布时间:2014-02-20 浏览量:1416

深度分析四: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已成网络过度使用高危人群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44.1%。同时,《2011年中国网络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的比例高达26%,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

然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一方面持支持意见,认为网络不仅能够扩大青少年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成为了其交往互动的一个新方式;另一方面又存在担忧认为网络资讯繁杂、网络环境不完善的危害逐渐凸显,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否会影响青少年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带有强烈视觉刺激、诱惑的网络是否会造成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网络沉迷等现象?

为此,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浙江省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过度状况进行全面测查。经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故本次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特针对中学生展开,采用经科学验证的量表,从“渴望使用”、“明知故犯”、“失去控制而过度使用五个维度进行调研

经过对回收有效量表的数据分析,心辰网研究员发现,浙江省青少年在网络过度使用问题上的总体平均分为10.17,虽然低于严重网络沉迷的界定值,但已出现轻微网络沉迷现象。绝大部分青少年(89.6%)能够做到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上网,但有一部分(11.4%)存在网络使用问题,另一部分(1.3%)出现因为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影响到社会功能的现象。这一比例也CYIC(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以及雷雳等在2009-2010年前后的调查研究结果相吻合,即中国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比例介于6%-14%之间

 

 

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都表明,网络沉迷甚至于网络成瘾现象是青少年多种消极发展结果的重大风险因素。青少年发展中的消极结果如:学业困难、行为问题(青少年犯罪)、情绪问题(焦虑抑郁)、社会交流能力受损等,大部分是与网络沉迷有关

 

为了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问题,心辰网研究员严敏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如下特点:

 

1、中学生网络沉迷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男生比女生更加沉迷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浙江省13-18岁青少年学生在网络过度使用状态的得分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深的趋势,并且男生在网络过度使用状态上比女生更严重。

 

 

2、收入中等偏下地区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最少

将各调查学校所在地区按照2012年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简称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分成高收入地区、中等偏上地区、中等偏下地区、低收入地区四个区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3-18岁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状态得分均值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等偏下地区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情况要少于其他地区。

 

 

3、普通初中青少年的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比重点初中;职业高中青少年的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比重点和普通高中严重。

将浙江省13-18岁中学生所在学校按照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区分,不同类学校彼此之间网络使用行为上有明显差异:初中阶段普通初中学生的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比重点初中高中阶段职业高中学生的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比重点和普通高中严重

 

 

历年的CNNIC统计报告中都显示,青少年是网络使用人群中的重要部分,且比例逐年增长。当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时,网络过度使用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所需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知识获取的便利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而网络正好可以简单、高效的满足青少年的这一需求。同时,网络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也让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长期停留在网络上而不自知。一旦成为习惯,网络沉迷便自然而然产生了。

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使用除了查询资料、获取信息之外,其实娱乐占了很大的比重。男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比较多,而女生则是网络聊天、刷微博的比较多。这些被“网住”的中学生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尤其在节假日。如果仔细观察,一到周末、寒暑假期间,街上的网吧就座无虚席,成为中学生的“快乐之家”。

沉醉于网络构建的娱乐空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学习,忘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了解,致使自己精神萎靡、与现实人际交往形成障碍、学习成绩下降,并且耗费大量的金钱与时间。

 

关于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成因,心辰网研究员徐倩表示:因为网络满足了青少年人际交往与归属、现实感情补偿及自我实现三方面的心理需求。

 

1、 人际交往的需求强烈,网络成为主要交往途径

进入了青少年时期之后,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往往会更加强烈。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要获得理解与尊重,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可是,不少青少年却陷入了“一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生活之中,交往的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交往的能力没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只能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人际交往与归属的需求。

 

2、现实世界的“不开心”让青少年沉迷网络

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很大原因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不开心”。这种“不开心”往往源于家长和老师不容置疑的说教。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与家长、老师相处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家长、老师的说教常常感到不满而又无法发泄,才会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或发泄这种的不满,以示反抗。

 

3、虚拟世界更容易获得自我肯定

同时,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可以轻易地完成自我实现。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许多青少年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自己在现实中不一样的人,在网络上虚幻的声誉和自我展示,是在弥补现实中得不到的自我表现,寻求另一种感觉。

 

针对以上问题,心辰网研究员严敏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青少年成熟的心理品质,避免网络沉迷。

青少年要努力培养成熟的心理品质,积极培养自我认知。在网络使用上,树立正确的科学网络观,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要把它当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不是过度玩乐、互相攀比、逃避现实、虚幻麻痹自我的替代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尽量保持乐观和谦让的生活态度。勇敢并积极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冷静理性地看待一些问题,并且学会寻求帮助,增加自己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力,逐渐提升自己的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

 

2、学校开展网络实践活动,促使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可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合理开展网络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合理健康的使用网络。通过与学生在网络中的探讨,更深一步地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学校与家长定期保持联谊沟通,建立一种联系制度。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意识到网络使用不是极力封堵的问题,而是一种沟通媒介,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健康合理地使用上。比如,培养并引导青少年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观念;定时举办班会或学校年级的讨论;运用一些学校内的宣传手段,普及网络使用的健康观念,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等。

 

3、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

网络过度使用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层面来说,应努力健全网络法规及监管制度,如,建立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加强对网络游戏运营的监管,加强对网络游戏审核的监管,加强对网络游戏制作的监管等。同时,加强主流媒体对青少年的针对性宣传,努力提供网络专项服务,净化网络资源环境。如防止网络色情与暴力泛滥,设立适合青少年的健康网站等。目前,能够实现信息丰富、科学可信、线上线下互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服务平台极少,仅有浙江省内的“心辰网”在做实时互动和线下服务,要加大力度扶持这些服务平台

 

点击查看: 《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全文

 

点击查看:2月19日新浪网报道《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已成网络过度使用高危人群》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