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热点新闻】心辰网独家解读:母亲诈死13年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13-09-16 浏览量:1810

【热点新闻】心辰网独家解读:母亲诈死13年的利与弊 

【心辰网导语】:如果母亲告诉你你不是亲生的,你会怎么样?再如果母亲告诉你你的亲生母亲已经死了,你又会怎么样?在“后妈”的养育下你的成长心路是怎样的?面对奇葩母亲的育儿观,我们除了惊讶,还有惊悚!

 

【新闻事件】:

母亲为培养女儿独立性,诈死13年?

沈阳的申女士和丈夫都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境非常殷实。她怕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宠坏了,欺骗了还仅上四年级的女儿:不是亲生的,你妈早死了我只供你读书,供你上大学,以后别想指望我!”,此后女儿彷佛变了一个人,变得十分独立,刻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骄娇之气消失殆尽,等到女儿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她才告诉女儿实情。

 

【心辰网专家解读】:

新闻中的母亲似乎觉得自己的做法很好,如果当初不“诈死”,也许女儿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但从心理学角度看,女儿缺失了13年的母爱,她和母亲之间应有的关系完全被硬生生地斩断了!她现在的“幸福”是用滴血的心换来的,她的“独立”是在一个缺乏“母爱”的环境下逼出来的!

母亲决定孩子一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母亲决定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母亲的素养、教育方式,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所给予的爱,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母爱,会缺乏安全感,甚至精神压抑。不仅会导致孩子的情感缺失,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与异性相处的能力

在孩子需要母亲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时,这位母亲当头一棒地告诉孩子并非亲生,硬生生地斩断了母女亲情;当孩子发生转变,刻苦学习时,这位母亲并没有反思自己的做法,而是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定;当孩子表达出想独立生活的时候,她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引以为豪。在这期间,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行为转变的同时心理变化有多大呢?独立生活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成功”背后的代价

也许在申女士眼里,她是成功的;但在心理学家眼里,这种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当申女士说出实情的时候,女儿程程半信半疑。她的委屈、质疑和迷茫是可想而知的。

13年里,无论程程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申女士都是以一个“资助人”的身份而不是母亲的角色陪伴着她的,母亲对于程程来说,早就已经死了。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和一个并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相比于亲生母亲,亲密感的降低是可以预知的。在不如意的时候,程程是否思念那个死去的亲妈呢?当看到同伴有亲生父母陪伴的时候,程程是否觉得自卑呢?青春期的小秘密,程程是否和“后妈”讨论过呢?程程的孤独、不安全感,又有谁去理解、安慰呢?

在申女士眼里,女儿现在事业有成,婚姻幸福,但她当年那句话,让女儿失去了13年的母亲,在女儿心里刻下了深深的一道伤痕!在经历了这样的谎言后,程程对他人甚至亲人的信任感还有多少?在不久的将来,她也将成为母亲,她又会以怎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呢?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最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还是个大问号。

在此,心辰网提醒各位父母,教育孩子,不是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那么简单。父母眼里的“好”,也许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一个好母亲,不仅要陪伴孩子成长,更要关注TA的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母亲,不应该操控孩子的人生轨迹,更不该剥夺孩子应该享受到的母爱亲情。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辰网www.61xinchen.com和本文出处。

 

编辑推荐:

取消小学英语,心理学家怎么看?

培养孩子自主人格的几个注意点

英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测试推荐:

一笔一划,测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